九游会·J9 - 中国官方网站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

2023年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回顾与2024年展望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4-05-09

1.概述

2023年,我国肉牛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主要呈现出外需减弱和内需不足碰头、周期性与结构性问题并存等特征,全国牛肉产能持续稳步增长,年进口总量进一步扩大,但活牛交易价格跌幅显著、进口牛肉价格走低、国产牛肉价格回落,且均在消费旺季行情上涨乏力。市场疲软传导养殖行业经济效益严重下滑,对养殖从业群体构成较大压力与负面影响。面对不利形势,不少地区依然秉持高质量发展理念,通过政策性扶持带动、龙头企业示范引领,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化肉牛产业体系,为将来我国肉牛行业抵御市场风险、实现向好发展积累实践经验、提供参考依据。

2.数据分析

2.1存栏量

图片1 

2022年我国肉牛存栏量8454.1万头,较2021年增加449.7万头(见图1),同比增长5.6%,比2012年增长26.6%

图片2 

1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肉牛存栏量前十名的省(区)保持不变,名次略有变化,增幅最大的三个省分别是内蒙古(73万头)、新疆(64.2万头)、四川(58.8万头)。

图片3 

2022年我国牛肉出栏量4839.9万头,较2021年增加132.5万头(见图2),同比增长2.8%,比2012年增长14.7%

图片4 

2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肉牛出栏量前十名的省(区)保持不变,名次略有变化,仅山东省出现负增长,减少4.4万头。

图片5 

2022年我国牛肉产量718万吨,较2021年增加20.5万吨(见图3),同比增长2.8%,比2012年增长16.8%

图片6 

3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牛肉产量前十名的省(区)保持不变,仅山东出现负增长,同比减少0.9万吨。 


        2023年,我国牛肉累计进口273.74万吨,同比增加2%,进口主要来自巴西、阿根廷、乌拉圭、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其中从巴西进口117.71万吨,占比43%;从阿根廷进口52.70万吨,占比19%,从乌拉圭进口27.47万吨,占比10%;从澳大利亚进口22.63万吨,占比8%;从新西兰进口20.61万吨,占比7%;其余从美国、加拿大及智利等国家进口。

图片9 

2022年我国表观人均牛肉消费量为7.04千克/人,同比增长2.7%,比2012年增长53.7%

3.  2023年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3.1 肉牛养殖规模化水平逐步提升,产能基本稳定

农业农村部肉牛产业监测预警工作组监测数据显示,202312月份,肉牛养殖户数同比下降1.8%,肉牛养殖规模场数量同比增长3.8%,肉牛养殖集中度和规模化水平有所提高;但受牛价下跌影响,12月末肉牛存栏量同比下降2.1%,能繁母牛存栏量同比下降1.9%;能繁母牛存栏比重为44.9%,较上年略增0.1个百分点。2023年新生犊牛数同比下降1.4%

3.2 活牛价格波动较大,总体跌幅显著

协会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育肥牛(西门塔尔牛杂交牛为主)全年均价为30.02/kg,同比下跌16.9%,国内育肥牛20233月中旬开始出现持续性价格下跌,据不完全统计,202336月,东北地区大型肉牛屠宰企业育肥牛收购价格出现了史无前例的23连跌,20236月全国育肥牛平均价格约25.39/kg,跌至201711月以来价格最低点。同期成年繁育母牛市场价格跌至1624/kg,与2020年相比,跌幅约达55%。价格大幅跌落导致养殖从业群体抗拒心理不断加剧,短期内形成了群体性压栏惜售的局面,造成活牛市场阶段性供应短缺,78月份国内各地育肥牛行情陆续反弹,东北部地区8月末反弹上涨至30/kg左右,逐渐传导东北以外的肉牛主产区跟随反弹,但是好景不长,9月份育肥牛行情再度出现下跌,12月份回落至2728/kg

图片10 

3.3 进口牛肉价格走低、国产牛肉价格回落

2023年国内牛肉市场行情进入下行通道,全年牛肉(去骨)批发均价约84.24/kg,同比下降3.96%,月度牛肉价格跟随活牛价格起伏而产生波动,且在12月份传统消费旺季降到81.41/kg,成为201911月份以来月度价格最低点,无独有偶,2023年我国进口牛肉市场同样遇冷,平均到岸价格5195美元/吨,同比下跌21%。导致当年牛肉行情下滑的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需求萎缩,消费不振。当前我国人口出现负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国内牛肉传统消费进入饱和阶段,同时新的增长点也增长乏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12月,全国畜肉类价格下降15.9%,影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约0.56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26.1%,影响CPI下降约0.43个百分点,对于牛肉价格下降发挥着传导作用;二是供给相对过剩。2022年我国牛肉总产量超过700万吨,比10年前增加了300多万吨,加上进口的200多万吨,总量超过900万吨,在需求萎缩的时代背景下便呈现出供给相对过剩的局面,国内牛肉市场的供强需弱也是造成肉牛及牛肉行情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三是进口冲击。随着我国与双边、多边国家政府自由贸易合作不断强化,进口税率逐步下调,致使涌入国内消费市场的进口牛肉低价优势愈发凸显;四是屠宰牛非自然性增员加剧。活牛市场行情低迷诱发了繁育母牛被养殖者规模性弃养抛售宰杀、以肉计价的现象,与此同时,由于奶价持续走低,奶牛养殖户亏损严重,也开始大批量淘汰奶母牛,进一步扩大了屠宰牛短期积蓄效应。 


3.4 肉牛行情低迷导致养殖效益下滑明显

协会与会员企业联合调研结果显示,2023年国内肉牛养殖效益因为市场行情下行而显著下滑,甚至出现亏损。

从肉牛育肥饲养环节看,2023年内出栏的育肥牛,其入栏时间多处于2022年年初至2023年年初之间,此时正值牛价历史高位,250千克左右的犊牛价格约为12000-15000元。现阶段粮食与饲草价格也同样处于高位,自配精补料价格约3400/吨,草料约900/吨。在750千克出栏时整个育肥周期(10-12个月)的饲料成本约为9500元,饲养基础成本为23500元,因此如果是在当年第一季度之前出栏的育肥牛,头均收益约2500-3000元,而在最低谷6月份出栏的育肥牛,每头可能面临4000元以上的亏损。

从繁育母牛养殖环节看,2023年年初犊牛价格开始逐渐下降,250kg的公犊牛从11000逐渐降至6000元。250千克母犊牛价格从10000元逐渐降至4500元。繁育母牛头均年饲养成本约为4100元,出生到断奶犊牛头均饲养成本约为1500元,因此繁育母牛带犊饲养(按照一年产一犊测算)总成本约为每头5600元。由此可知2023年年初出栏250千克的公犊牛头均收益约为5400元,年末约盈利为400元;年初出栏250千克的母犊牛头均收益约4400元,年末则亏损1100元。

3.5 “政产学研联合发力,持续聚焦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面对不利形势,不少地区依然秉持高质量发展理念,通过政策性扶持带动、龙头企业示范引领,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化肉牛产业体系,为将来我国肉牛行业抵御市场风险、实现向好发展积累实践经验、提供参考依据。

202311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意见》,提出支持秸秆饲料生产供应支持肉牛良种繁育支持肉牛规模养殖等十条支持肉牛产业发展政策,其中重点强调要开展智慧养牛试点,加大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力度。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结合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依规统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秸秆综合利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强镇等资金,着力支持提升养殖基地、屠宰加工、仓储保鲜等设施装备水平,打造基础条件好、主导产业突出、带动效果显著的肉牛强镇强村。

内蒙古通辽市政府出台《通辽市2024年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指出要实施肉牛数字化行动,推动数据信息产业化应用,具体做法是提升良种基础母牛和新生母牛养殖数字化水平、强化育肥牛养殖及屠宰环节数字化管理、加强金融、保险、农担公司、通信部门合作,推动政府-银行-保险数据融合、交互等。从而建立通辽肉牛产业大数据平台,推动育肥屠宰利益联结,保障加工企业牛肉产品质量安全。为金融保险部门降低人员成本和管理成本,并提高风险防控水平。围绕冻精、兽药、饲草料、加工等全产业链生产资料产销环节,推动信息共享,为企业与养殖主体之间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山东省阳信县亿利源清真肉类有限公司与中国农科院、中国电信合作,建立国内首家5G牧场,通过电子耳标记录每头牛的身份,并感知牛只的个体体征(运动步数、疫病、反刍等);中央厨房、云端服务保证30个月饲喂信息可追溯。5G牧场智能饲喂中央厨房系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三个人可饲喂上万头牛;自带智能称重系统,通过中央控制器精准分配,实现了饲料按照肉牛不同生育期对营养需求进行科学配方;TMR车精准配送,实现肉牛不同生育期的精准饲喂,保证每一栏牛在配方量、投放量、采食量的统一性和有效性;中央厨房系统还解决了在饲料配比、加工等过程的跑冒滴漏问题,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精准饲喂。

4.  2024年肉牛业趋势展望

4.1 生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市场行情仍将低迷

国家牛羊增量提质行动等产业扶持政策有效助推肉牛养殖发展,预计2024年肉牛存栏总数仍将保持稳中有增,但随着春节过后进入传统消费淡季,上一年行情波动造成的国内肉牛产能结构性过剩,将对2024年活牛及牛肉市场构成不小冲击,由于近年来国家政策的影响和资本市场的介入,肉牛市场行情运行的周期性有所增强,牛周期相较于猪周期显得迟缓,但也逐渐遵循:牛价攀升育肥牛补栏积极性增长商品牛阶段性产能增加牛价下跌育肥牛补栏积极性下降基础母牛加速淘汰商品牛阶段性产能减少牛价攀升的周期性规律。依据当前国内经济社会总体形势及客观存在的牛周期来判断,2024年国内肉牛市场行情大概率仍将继续低位运行。

4.2 受市场低谷期影响,养殖经济效益提升不容乐观

2023年国内肉牛养殖业已正式步入微利时代,但本轮市场低谷却还未曾见,如何及时止损或维持当前经济效益水平将成为2024年广大肉牛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的核心关切。对于现有规模化舍饲繁育母牛养殖从业群体而言,压力与挑战进一步升级,而对于大型肉牛屠宰企业来说,则需要警惕行情低迷导致商品牛源阶段性产能减少而衍生出的牛源断供问题。

4.3 “好牛好肉品牌培优行动计划持续推进

2024年,由中国畜牧业协会、中国肉类协会及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联合发起的好牛好肉品牌培优行动计划将继续深入推进,联合构建好牛好肉好品牌价值体系,畅通生产、渠道、消费之间循环,整合各方资源逐渐形成养殖、屠宰加工、流通销售等市场主体通用的技术指南与行为规范,并联合为成员企业进行品牌推优服务和产销对接,强化品牌意识、提升品牌价值,引导消费、促进消费、扩大消费。

5.  几点思考

5.1 因地制宜、物尽其用,加大力度开发利用粗饲料资源

当前,国内饲草料价格高位运行,与牛价下滑双向挤压着养殖环节的经济效益。审慎推行禁牧措施,科学适度放牧,努力提升荒山、草坡、草地、田间地头等饲草类资源有助于降低我国肉牛饲养成本,同时应千方百计提高农作物秸秆资源在养牛业中的利用效率,中国牛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不断升级,通过精细化的饲养管理技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降本增效将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5.2 培育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引领产业变革

我国肉牛产业历经多年快速发展之后,如今进入了爬坡过坎、提档升级的关键时期。资源压力、环境约束、成本高涨、价格下行等多重因素交织叠加,对广大从业群体构成严峻挑战。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所谓新质生产力,是指以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对于肉牛产业中最关键的环节——“饲养管理而言,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赋能智慧生态养殖,依托精准饲喂系统、视觉监测技术以及智能称重分群等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提升饲料转化率,降低料肉比,保障牛只健康,逐步提高牛群的繁殖与生产效率,不断强化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在破除无效供给、培育新动能和降低运营成本上下功夫,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最终实现企业节本增效,这也将是未来我国肉牛产业破解行业瓶颈、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路径之一。

5.3 坚持品牌引领,依托品牌效应带动肉牛产业振兴

品牌强农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我国肉牛产业品牌建设在近年来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仍显滞后,凸显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的品牌意识还比较薄弱,企业打造品牌方面的投入还有很大不足;二是虽然地方政府对于区域品牌扶持力度逐渐加大,但各区域品牌普遍缺少大型领军企业;三是标准化建设推进迟缓,缺少严格的生产规程和公开透明的品质标准,绝大多数产品不能做到可追溯源;四是缺少品牌培育、评价、认证、发布的第三方权威机构。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畜牧业协会与相关单位合作,积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形成启发性思路,可供行业从业者参考借鉴。

在区域公用品牌标准体系建设方面,2024311日,中国畜牧业协会组织专家召开了平凉红牛系列团体标准终审会议,会议审查通过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平凉红牛研究院和平凉市牛产业开发办公室牵头起草的《平凉红牛种群鉴定标准》、《平凉红牛繁殖技术规程》、《平凉红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平凉红牛屠宰技术规范》、《平凉红牛胴体分级》和《平凉红牛分割肉分级煎烤用途》等6项团体标准。品牌的灵魂是质量,品牌建设的核心是标准。平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平凉红牛产业的发展,大力支持平凉红牛区域公用品牌标准体系建设,该系列团体标准的制定,将为平凉红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并对树立平凉红牛区域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提供指导依据。

在全产业链智能溯源方面,协会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京东集团等单位联合实施优质畜禽产品全产业链数字化认证项目,遴选畜牧行业头部企业参与试点示范,初步实现了基于区块链为底座的从养殖、屠宰加工、检测、认证、物流到渠道的全产业链数字化认证安全体系,为企业品牌打造奠定坚实基础。

好牛好肉品牌培优行动方面,中国畜牧业协会、中国肉类协会及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于2023年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了消费者牛肉品质需求调研,并基于调研结果,逐步构建符合中国饮食消费文化的牛肉分割、分级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本土肉牛种质资源优势,把握预制菜等新业态发展机遇,助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